头条!|游金陵名流齐上阵,访古迹魔头出奇招 天天微头条

2023-05-03 07:14:07    来源:古代小说研究

苗大王

五一假期

旅游攻略


(资料图)

明|清|文|人|直|播|间

记得那天,我提前八个小时开始蹲抢票

距离完美假期明明只差一趟出发的高铁

却因为网速和手速,败给了整个世界

手机烫得可以煎鸡蛋,我的心冻在南极普里兹湾

突然收到朋友的一条新信息——

“苗大王旅行社?明清作家协会?五一攻略?”

这是什么?我不会要穿越吧?

不管了,看看再说!

穿越也不失为一种新奇体验

直播宣传海报

来的时间刚好,正赶上直播开始

一号直播间,我来了!

什么?黄金学区房?多少钱一平?

前几名下单能入学九乡河文理学院(俗称南京大学)哇!

主讲人介绍

吴敬梓

夫子庙·江南贡院·“黄金学区房”

我家在夫子庙东边的东关头,河上画舫日夜从我家的水亭下来来往往,耳边时时飘过丝竹之声……

我家边上的江南贡院走出过无数人才:唐寅、吴承恩、郑板桥、吴敬梓、林则徐、张謇、文天祥、方苞、袁枚、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……

我在我家,自33岁搬至南京到54岁去世,看一批又一批学子来到这里追求功名。20多年来,亲眼目睹了贡院内外发生的种种,包括与科举相伴而生的社会乱象,如老师收礼、徇私舞弊的黑色产业等……

所以虽然大家都叫我“秦淮寓客”,但用现在的话来说,我家就是“黄金学区房”!

(此时直播间一位小妖留下评论)

原来是吴敬梓老先生……那确实是“黄金学区房”了!

不过我一个21世纪人,若是穿越回明朝

去江南贡院参加科举,怕是会被轰出考场罢。

(也可能因为会背π的前七位而进皇宫表演) 

余怀

秦淮河畔·

“凌晨四点,看秦淮灯未眠”

我却是真正长期侨居秦淮河畔的,且听我一言:五一小长假的旅游路线规划,最重要的就是迎合时事!“秦淮灯船之盛,天下所无”,我可一点也不夸张!五月间,榴花乍红,柳絮飘落,清风送爽,夜色降临,东水关的闸门大开,金水河中的画舫灯船,一艘接着一艘,徐徐驶入秦淮河……多适合出游赏景啊! 

秦淮灯船之盛,天下所无。两岸河房,凋栏画槛,绮窗丝障,十里珠帘。客称既醉,主曰未归。游揖往来,指目曰某名姬在某河房,以得魁首者为胜。薄暮须臾,灯船毕集,火龙蜿蜒,光耀天地,扬槌击鼓,蹋顿波心。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,喧阗达旦。桃叶渡口,争渡者喧声不絶。——余怀《板桥杂记》

(在这春风沉醉的夜晚~直播间众小妖露出羡慕的表情)

十里秦淮真不愧是旅游胜地!

幻想着泛舟于秦淮河上

悠悠然,荡回梦中金陵

李香君

夫子庙·李香君故居·

“走出一生,归来仍是传奇女主”

继续沿着秦淮河往西走,不远就是我所住的媚香楼了。这里风景极美,三百多年过去了,秦淮水依旧,夫子庙依旧,故事也依旧。我虽女子,我虽只活了三十年,但是孔尚任历时十五载三易其稿而成的《桃花扇》,终究让我走出了历史长河,三百年后,归来仍是女主! 

(引自林语堂《为香君题诗》)

侯方域(画外音):我主打一个陪伴……TOT

夫子庙真的不愧是夫子庙……TOT

人真的太多了!

今年五一进景区要预约,一定别忘啦~

袁枚

随园·不想赚钱的食神不是好诗人

袁枚是清朝诗人、散文家、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。他二十四岁中进士,却仕途坎坷;乾隆十四年(1749年),34岁的袁枚购置隋氏废园,将其更名为“随园”,又“一造三改”,将随园建设为集山水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著名私家园林,隐居于此地。其间著有《随园诗话》《随园食单》等作品。

《随园食单》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中国烹饪的技术理论问题,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饮食圣经。袁枚在书中详细记述了海鲜、江鲜、特牲、羽族、点心、茶酒等12大类、共计326种南北菜肴饭点的做法,真可谓食神也!

袁枚喜食豆腐,曾为蒋侍郎豆腐“三折腰”。他在《随园食单》中写道:

“豆腐两面去皮,每块切成十六片,晾干,用猪油熬,清烟起才下豆腐,略洒盐花一撮,翻身后,用好甜酒一杯,大虾米一百二十个;如无大虾米,用小虾米三百个;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,秋油一小杯,再滚一回,加糖一撮,再滚一回,用细葱半寸许长,一百二十段,缓缓起锅。” 

还没吃,但很饿

今天的晚餐是:一头牛拌一头猪!

采取红煨、油灼、晒干、粉蒸、酱腌、羹汤等多种做法

再配一碗醇厚的绍兴酒~

曹雪芹

随园·乌龙潭公园·

这个人家里很大,快来看看!

《红楼梦》中的大观园可谓无人不晓,曹雪芹祖上的林园——也就是袁枚的“随园”——就是大观园的原型!虽然随园的主体建筑现已不复存在,不远之处的乌龙潭公园却设立了曹雪芹纪念馆,未来还将建立红学大观园;闻名南京的江宁织造府,可真是曹雪芹少年时代的旧居!

乌龙潭公园中还有颜真卿纪念馆(原颜鲁公祠)、魏源故居、锁龙桥群等自然人文景观。春日漫步湖边,微风拂面,心旷神怡,于热闹的南京城中寻得一方宁静。 

“所以这金陵城内

还有人不多的景点吗”

我抬头望去,觉得来者有些眼熟

原来是——

焦竑

清凉山·百粤溪边千叠浪,

清凉山上三更月。

早在战国时期,楚威王灭越,在石头山设金陵邑,南京便有了“金陵”之名。

东汉建安年间,诸葛亮曾驻马于此,称金陵地势“虎踞龙蟠”;清凉山上的驻马坡、武侯祠、虎踞关等景点都因他得名。

南唐后主李煜将“石头山”改名“清凉山”,在山下建堂、植竹以避暑。

焦竑曾在清凉山东峰的崇正书院学习,师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先生,成为明朝南京第一位状元。他评价南京可登临处“在城内则有六”,居于首位的便是清凉山的清凉寺。

清朝康熙年间,“金陵八大家”之首的龚贤在清凉山西麓置地半亩、建屋隐居,取名“半亩园”。 

(直播间某小妖匿名披露:这是焦竑的微信状态!)

好!好!

山水兼备、文史同存

充实您的五一假期

南京出行,就找苗大王!

五一南京游直播攻略

洗净铅华,方懂化奢为雅,

苗大王精品旅行路线,盼您到来!

苗大王结语

这是本学期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段课程的第二篇花式作业。让同学们打卡文学南京,用脚步丈量中国文学史,并非故意标新立异,而是出于如下三个考虑:

首先,一部南京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史。在南京读书是一种难得的福分,这座古都文化积累极为丰厚,可以将文学史上的名篇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眼前美丽的风景,对生活在别的城市的人来说,《世说新语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儒林外史》、《桃花扇》是文学史上的名著,但对在南京读书的同学们来说,这是他们触手可及的日常文化生活。走出校门,走入名著,观察和丈量文学史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
其次,这也是南京大学的教学传统。早在中央大学时期,吴梅、胡小石、黄侃等教授就经常带同学们游览夫子庙,泛舟玄武湖,品尝美食,吟诗唱曲,这种熏陶的影响,甚至会超过课堂的传授。虽然当下不时传来学生动辄举报老师、以砸老师饭碗为乐的噩耗,但我坚信,这绝非教育的常态,师生之间不应该是彼此防范的敌我关系,大家应该是终身信任的朋友。

最后,读万卷书,走万里路,是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,是养成文人气质的最佳方式。当下不少年轻学人,一开口就是核心刊物、国家项目、各类奖项,寡淡无趣,面目可憎,这绝非我要培养的人。一个学者骨子里应该是个有血性、有情趣的文人,一个对文学胜迹、美味佳肴没有兴趣的人不过是一个论文机器而已。

风景是美丽的,但它的灵魂是人,很多名胜看起来平淡无奇,但是有了好玩的人,有了有趣的事,就多了几分风雅,几分魅力。陈钰婷、李梓铭同学选取六位文学史上风姿各具的文人,将他们的传奇人生与文学名胜结合在一起,对那些正在南京茫茫人流中拥挤排队的外地观光客来说,既提供了导引,也提供了启发:游览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的。

编辑:陈钰婷、李梓铭

结语:苗怀明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